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文字传播

时间: 2021-05-19 10:47
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以往的语言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心记脑存,既不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因此,"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文字传播

作用
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

文字传播
优点
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

出现时间
中国氏族社会

目录
1特点
2起源和发展
3中国文字传播
特点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以往的语言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心记脑存,既不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因此,"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语言是口头传播的技术延伸,特别是视觉系统的延伸,从此人类的传播活动摆脱了本能,进入了技术传播时代。文字是异地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丰富的文学遗产中描述文字传播的比比皆是,例如罄竹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唯恐说不尽,临行又拆封;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等。文字和书信对古人来说是跨越时空的唯一媒介形态,中国语言中流传下来的这些关于文字和书信的诗句表现了再现媒介系统的巨大价值和曾经的不可替代性。延时人际传播过程的要素有三个,即传播者、受传者和媒介(绘画、文字、纸张、印刷机、油墨、邮政系统和时间等)。

起源和发展
单单就传播来讲,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的那一天。人类的传播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语言产生后的漫长历史中,人际交往、生产劳动和生存斗争中,人类的远祖们又学会了把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分离开来并加以保存的技术,这就产生了文字。文字的史话是从象形再现发展到语音系统,从用图画或文体化的绘图表达复杂的概念发展到用简单的字母示意具体声音。最早出现的记录信息以便以后重复看的尝试,是在石头上的精细描绘动物和捕猎场面,这就是最初的媒介。

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大致是在公元前四千年,文字是不只在一个地方形成的,是在若干可见物的帮助下经过反复摸索产生的,而且毫无疑问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迄今所知,除了人之外,任何动物都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画出它们周围环境的图像,法国南部、撒哈拉沙漠深处和澳大利亚土著人居住地区这些彼此相隔遥远的地方,都发现过画着猎人和动物的极其美丽的画。许多这样的画必定有巫术目的,它们起到图腾的作用,或者是要确保那些画在洞壁上的动物也可以在狩猎场上得到。有些画也许是记载了当时的伟大成就,有些画则可能是那些不知名的古时伟大画家想把他们看到的周围美景画出来而留下的。不论这些画是为了什么目的,都可以认为它们是最早的书写形式的传播。

正如语言是由于感到有必要把各种事件和经验抽象化而产生一样,文字也一定是由于感到有必要把图像抽象化以及使语词符号比别人能听到的转瞬即逝的几秒钟持续更长时间而产生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曾经试过许多办法。把绳缠绕在手指上提醒自己要做某件事的习惯,追溯到几千年前人们结绳计数记事的年代。例如,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正如我们在地上打下界桩标明某种开采权一样,古代的人也利用石头或木头(而且上面往往还有标志)来表明他们士地的界线。石头被用来标明太阳投影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并且在岩石上划道来计算太阳和月亮周期的天数。于是就制订出日历。而语词符号显然是利用了这些计算标志和图画。

由于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有了频繁的往来和接触之后出现的,又由于许多口头语言直至今始终没有发展成它们自己的书写语言,所以文字的种类要少于口头语言。尽管如此,书写语言像口头语言一样,不仅反映人类接触的频繁程度,更重要得多的是,还反映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甚至全世界文字体系的基本划分,如大概源出于中东肥沃的新月地带和传播到西方世界的符号--音节体系,以及源出于亚洲东部井在中国、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传播的单字--表意字,也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文字传播
早在大约五千年前的中国氏族社会,人们已经使用符号和简单的文字,到了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奴隶社会,中国的文字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甲骨文的总字数已达四千六百多个,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反映客观事物,但是由于甲骨文被掌握在少数巫师和贵族手中,尚未用于传播新闻。

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烽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史记?周本记》中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明此事至少在周代已经出现。此外,这时文字也已用来传递信息,不过范围很小,《诗经?小雅?出车》有"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的句子,说的是周代大将南仲带兵抵御俨犹,胜利归来的途中又担心周王写在竹简上的紧急军情和讨伐敌人的命令再来,实际上不久就真的来了。春秋战国时代,文字主要用于王侯大将私人间的信息沟通上,如《晏子春秋》所记齐景公说的"昔我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书之以策,通之诸侯",是说齐桓公对辅助他完成霸业的国相管仲给了许多赏赐,记录下来只通报给诸侯,没有向大众传播,还不具有新闻传播的意义。

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封建集权的大帝国,实行了"书同文"的政策,即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从此结束了六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基本消除了用文字向全中国发布政令和传播新闻的障碍。

秦代向全中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如公元前221年捺印在陶制量器上的秦始皇的一篇诏书就是如此:"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络,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①它传播了全国统一。赢政称皇帝和统一全中国度量衡的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陶量器上的这份诏书竟是用戳子印上去的,一个木戳四个字,十个恰好合成这篇诏书,这种活版排印技术加速了这条新闻在全中国的广泛传播。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例如元狩中期(公元前125年前后),汉武帝把汉代开国功臣萧何的孙子萧庆封为趱侯,享受趱县2400户人家的赋税供俸。与此同时汉武帝还给自己的"秘书处"即御史府下诏将此事"诏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②。这份诏书新闻与上述秦的诏书新闻比较,可以看出除新闻事实外,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汉代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中央下设的郡、县、乡。亭等组织。地方的军事机构是督尉府及下属各级机构,御史府把官方文书经过邮驿发到郡后,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即按军民两大系统抄发给都尉府和县衙门,然后再由他们转抄下发,由于抄发的数量较多,所以抄传的内容多为摘要。
上一篇: 商业字体设计 下一篇:PostScript字体

本页标题:文字传播

本页地址:http://www.djawen.com/zitizhishi/504.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