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草书犹得钟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人风格。

时间: 2021-11-16 13:19
康里巎巎(náo),是元代著名少数民族(蒙古族)书法家。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就是掌管“制诰"[起草皇帝命令]这方面的工作,是一种职务,类似于“秘书长官”),兼修国史,以书法名世。
“康里”现在已经并入百家姓的“康”姓,最早是一个民族族名,是钦察别部,又称东部钦察。是古代高车人后裔。
如果大家还是不知道康里巎巎为何许人也,那小编先提一人:忽必烈。想必这元世祖无人不识了吧?那么巎夒跟他有何关系呢?那就得从巎巎的祖父说起:其祖父燕真是元世祖忽必烈得侍从,征战有功,受到重用。燕真之子,巎夒的父亲不忽木也是元世祖、元成宗时期的名臣,官至平章政事,对汉文化领悟颇深。





康里巎巎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从小博通群书,仕途坦荡,先后任秘书监丞、礼部尚书、监群书内司、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等职。还做过文宗和顺帝的老师。不但亲览元内府的书画收藏,而且直接参与元朝文化制度的规划。他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蒙古统治者汉化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康里巎巎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正书学虞世南、钟繇,行草宗羲献。草书犹得钟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人特性。其学书极其用功,传云可以“日写三万字”三倍于松雪道人之“日书万字”,的确令人惊叹!自《李白诗卷》(部分)成风格。
他的书法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值得一提的是:在元、明代的书法传承中,巎巎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墨迹《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卷》、《谪龙说卷》、《渔父辞册》、《柳宗元梓人传》、《临十七帖》、《李白诗卷》等传世。
《谪龙说》是康里巎巎书录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撰文赠送友人叶彦中的。
此卷清初由安岐、梁清标递藏,乾隆年间入内府,后归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此书得王羲之笔意,用笔精巧娴熟,线条圆润流畅,笔画轻重粗细极为分明,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虽无书写年款,但从书貌看应是康里巎巎书法成熟时期的作品。
元瞿智题跋中评此书:“子山平章书似公孙大娘舞剑器法,名擅当代,前后相去数百载,而具美于卷中,展玩之如秋涛瑞锦,光采飞动,可谓妙绝古今矣。”
▼下图为局部

下图为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纸本,草书,纵28.8cm,横137.9cm。请欣赏。将手机横屏欣赏

释文:谪龙说,柳子厚。扶风马孺子言:年十四五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上。有光烨然,须臾有奇女坠地,被緅裘白文之里,首步摇之冠。贵游年少悦之,稍狎焉。女頩尔怒曰:“不可!吾固居钧天帝宫,上下星辰,羞昆仑,薄蓬莱,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谪来,七日当复。今吾虽困辱尘土中,非若俪也,吾复且害若。”众惧而退。乃入居佛寺讲室焉。及期,进取杯水,嘘成云气,五色翛翛也。乃取其裘反之,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莫知其所如往,亦怪甚矣。呜呼!非其类而狎其谪不可哉。孺子不妄人,故记其说。彦中判府贤友,久不覩仆恶札,因草书《谪龙说》往。想展览之际,如相见也。康里巎再拜。
迎首钤“松风堂”朱文印,款下钤“康里子山”朱文印。本幅及隔水钤有清梁清标“蕉林鉴定”、安岐“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内府诸鉴藏印。卷前有清永瑆题签“康里子山谪龙说”。卷后有元周伯琦、昂吉、瞿智,清永瑆4段题跋。

本页标题:草书犹得钟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人风格。

本页地址:http://www.djawen.com/zitizhishi/821.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