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 - 汉语文字
利(拼音:lì)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利
部首
禾、刂
五笔
TJH
郑码
MFKD
字级
一级(0763)
汉语拼音
lì
注音字母
ㄌㄧˋ
平水韵部
去声四寘
笔画数
5+2、2+5
四角号码
2290 0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5229
仓颉码
HDLN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ढ़�、ढ़�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韵书集成
6方言集汇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有两种形体:一类左部是禾,其字形像成熟的庄稼;右部为"勿"字,其字形是在"刀"字的基础上再加几点,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两相会意,就是用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图1)。也有人将甲骨文理解为,用刀收割庄稼,谷粒纷纷落下,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类字形就是《说文解字》古文从勿的来源。另一类左部是禾,右部为刀(图2),两种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锋利。战国文字保留两种字形,到了小篆几乎都变为从刀从禾的形体。楷书将"刀"字写作立刀旁"刂"。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刀、剑等器物的头尖或刃薄而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与"钝"相对)
sharp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鲁迅《摩罗诗力说》:"利剑轻舟,无间人神,所向无不抗战。"
利刃;利剑;利落;锋利;锐利
快;迅猛。
quick;nimble
《荀子·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淮南子·地形训》:"轻土多利,重土多迟。"
利口;流利
没有遇到困难或阻碍。
advantageous;
beneficial;
favorable
《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吉利;顺利
方便;适宜。
《国语·鲁语下》:"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唯子所利。"
便利
名词
好处(与"害""弊"相对)。
advantage;
profit
《尚书·秦誓》:"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五:"综合其利,有如下十八项。"
利益;利弊;利害;利禄;利令智昏;
唯利是图;急功近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
profit
盈利;赢利;利息;利率;一本万利
〈文言〉贪爱;喜好。
《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
左思《娇女诗》:"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文言〉通"痢"。痢疾。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尝合止利药,须胡粉一两。"
(Lì)姓氏用字。参看"利姓"。
动词
〈文言〉胜;胜过。
韦庄《闺怨》诗:"戚戚彼何人,明眸利于月。"
〈文言〉顺应。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使顺利、得到好处。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利用;损人利己
〈文言〉利用。
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近来有等奸徒,利他处人才寡少。"
〈文言〉犹养。谓告祭时的供养。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出立于户外西南,祝东面告利成。"
《礼记·曾子问》:"祭殇不举,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
〈文言〉离开。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四下】【刀部】力至切(lì)
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ढ़�,古文利。
【注释】①铦(xiān):一种农具,引申指锋利。②《易》:指《乾·文言》
折叠说文解字注
铦也。
段注:铦者,臿属,引伸为铦利字。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
段注:依《韵会》本。《毛传》曰: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许据此说会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段注:又引易说从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后利者,本义也。引易者,引伸之义也。
ढ़�,古文利
段注:盖从刃禾。
折叠广韵
力至切,去至来 ‖利声至1部(lì)
利,吉也。《说文》:"铦也。"亦州名。《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秦灭蜀,置巴、蜀二郡。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属梓潼郡。晋为晋寿,南齐分置,东晋寿郡于乌奴,今州城是。又于其郡置西益州,梁改为黎州,元帝又改为利州。又舎利,兽名。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力至切。八。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利·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古文:ढ़�
《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并音詈。《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鼌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礼·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
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
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
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一(横)③丨(竖)④ノ(撇)⑤丶(点)⑥丨(竖)⑦亅(竖钩)
【规范】"禾"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禾"宽"刂"窄,顶部"禾"略低,底部"刂"略低。❷"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收于竖中线。❸"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利
止
去声
六至
来
开口呼
三
次浊
力至切
ljei
集韵
利
止
去声
六至
来
开口呼
三
次浊
力至切
liɪ
韵略
去声
至
力至切
增韵
去声
至
力至切
中原音韵
利
去声
齐微
来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韵
利
去声
三霁
来
来
次浊
力地切
li
分韵撮要
利
阳去
第三几纪记
来
(以上参考资料: )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 赣语:li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粤语:lei6
◎ 潮州话:li6利 - 汉语文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利(拼音:lì)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利
部首
禾、刂
五笔
TJH
郑码
MFKD
字级
一级(0763)
汉语拼音
lì
注音字母
ㄌㄧˋ
平水韵部
去声四寘
笔画数
5+2、2+5
四角号码
2290 0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5229
仓颉码
HDLN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ढ़�、ढ़�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韵书集成
6方言集汇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有两种形体:一类左部是禾,其字形像成熟的庄稼;右部为"勿"字,其字形是在"刀"字的基础上再加几点,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两相会意,就是用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图1)。也有人将甲骨文理解为,用刀收割庄稼,谷粒纷纷落下,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类字形就是《说文解字》古文从勿的来源。另一类左部是禾,右部为刀(图2),两种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锋利。战国文字保留两种字形,到了小篆几乎都变为从刀从禾的形体。楷书将"刀"字写作立刀旁"刂"。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刀、剑等器物的头尖或刃薄而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与"钝"相对)
sharp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鲁迅《摩罗诗力说》:"利剑轻舟,无间人神,所向无不抗战。"
利刃;利剑;利落;锋利;锐利
快;迅猛。
quick;nimble
《荀子·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淮南子·地形训》:"轻土多利,重土多迟。"
利口;流利
没有遇到困难或阻碍。
advantageous;
beneficial;
favorable
《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吉利;顺利
方便;适宜。
《国语·鲁语下》:"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唯子所利。"
便利
名词
好处(与"害""弊"相对)。
advantage;
profit
《尚书·秦誓》:"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五:"综合其利,有如下十八项。"
利益;利弊;利害;利禄;利令智昏;
唯利是图;急功近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
profit
盈利;赢利;利息;利率;一本万利
〈文言〉贪爱;喜好。
《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
左思《娇女诗》:"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文言〉通"痢"。痢疾。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尝合止利药,须胡粉一两。"
(Lì)姓氏用字。参看"利姓"。
动词
〈文言〉胜;胜过。
韦庄《闺怨》诗:"戚戚彼何人,明眸利于月。"
〈文言〉顺应。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使顺利、得到好处。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利用;损人利己
〈文言〉利用。
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近来有等奸徒,利他处人才寡少。"
〈文言〉犹养。谓告祭时的供养。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出立于户外西南,祝东面告利成。"
《礼记·曾子问》:"祭殇不举,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
〈文言〉离开。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四下】【刀部】力至切(lì)
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ढ़�,古文利。
【注释】①铦(xiān):一种农具,引申指锋利。②《易》:指《乾·文言》
折叠说文解字注
铦也。
段注:铦者,臿属,引伸为铦利字。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
段注:依《韵会》本。《毛传》曰: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许据此说会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段注:又引易说从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后利者,本义也。引易者,引伸之义也。
ढ़�,古文利
段注:盖从刃禾。
折叠广韵
力至切,去至来 ‖利声至1部(lì)
利,吉也。《说文》:"铦也。"亦州名。《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秦灭蜀,置巴、蜀二郡。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属梓潼郡。晋为晋寿,南齐分置,东晋寿郡于乌奴,今州城是。又于其郡置西益州,梁改为黎州,元帝又改为利州。又舎利,兽名。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力至切。八。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利·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古文:ढ़�
《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并音詈。《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鼌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礼·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
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
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
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一(横)③丨(竖)④ノ(撇)⑤丶(点)⑥丨(竖)⑦亅(竖钩)
【规范】"禾"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禾"宽"刂"窄,顶部"禾"略低,底部"刂"略低。❷"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收于竖中线。❸"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利
止
去声
六至
来
开口呼
三
次浊
力至切
ljei
集韵
利
止
去声
六至
来
开口呼
三
次浊
力至切
liɪ
韵略
去声
至
力至切
增韵
去声
至
力至切
中原音韵
利
去声
齐微
来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韵
利
去声
三霁
来
来
次浊
力地切
li
分韵撮要
利
阳去
第三几纪记
来
(以上参考资料: )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 赣语:li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粤语:lei6
◎ 潮州话:li6